本网消息 3月22日至23日,由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与菲沙基因共同举办的“单细胞与表观多组学技术应用及生信培训班”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开班。四川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医院及研究机构近百位科研人参加培训交流,医学院教师曾小波博士参加了此次培训。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长沈百荣教授进行开班致辞,并进行了《智能医学中的垂直应用与水平拓展》主旨报告。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安源教授分享了关于T细胞亚型和细胞状态的单细胞自动注释工具和参考数据库的研究成果。华西医院陈崇教授分享了《表观多组学研究解析肿瘤恶性演进机制》主旨报告。广州医科大学王佳教授探讨了相分离在癌症研究中调控染色质高级结构的作用。华西医院程静研究员团队黄宇老师介绍了长读长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的应用。
技术分享环节,讲师团队详细介绍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对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挖掘。同时,结合染色质捕获系列技术(如Hi-C、Micro-C等)、ATAC-seq、CUT&Tag等常用表观组学技术,深入讲解了表观组学的生信分析流程和要点;并探讨单细胞空间组学和表观组学的前沿进展与技术应用,对相关组学数据的生信分析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
生信培训是本次培训班的核心内容,参与培训的教师表示,通过现场交流,了解了生物信息学行业最新动态,提升了相关组学数据分析的技能,拓宽了学术视野,为今后的科研、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信员 曾小波)